大家好,我是一阶;期待您的关注。↓↓↓
昨天有个读者问我,为什么他在单位里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?明明是同一件事,跟不同的人说,效果完全不一样。
有时候别人点头称是,有时候别人翻白眼走人,有时候别人压根就当没听见。
我说你这是没搞明白,沟通这件事的本质。
你以为沟通是传递信息么?不是的。沟通是满足对方的需求,让对方感到舒服。
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,你跟卖菜大妈说什么?你会跟她讲营养搭配的科学原理么?你会跟她分析今年蔬菜市场的供需关系么?
不会的。
你会说,大妈,这菜看着真新鲜,给我挑两斤好的。
为啥这么说有用?
因为你满足了她的情绪需求。她需要被认可,需要感觉自己的菜品质好,需要觉得顾客尊重她。
很多人,活得很辛苦,每天做的都是重复性劳动,很少有人真正关注他们的感受。
展开剩余76%所以他们最缺的是什么?
是情绪价值。
你跟保洁阿姨说话,你说辛苦了,楼道打扫得真干净,她马上就乐呵呵的。你跟她讲什么工作流程优化,她听都听不懂,还觉得你在装。
比如以前有个同事,特别愿意跟门卫大爷聊天。每次路过都要停下来,问问大爷身体怎么样,家里老伴好不好。
时间久了,这个门卫大爷对他特别照顾,有什么哪位快来了都会提前透露给他。
你看,这就是用情绪沟通的威力。
到了中层就不一样了。中层的人通常都受过不错的教育,有一定的专业能力,他们最在意什么?
面子和专业性。
他们需要感觉自己是个明白人,是个专业人士,不是被忽悠的傻子。
所以你跟中层说话,必须讲逻辑,摆事实,让他觉得你的话有道理,经得起推敲。
基本特别讨厌下属汇报工作时说"感觉应该"、"可能是"这种模糊的话。
会说,你告诉我数据,告诉我依据,不要告诉我感觉。
为什么?因为中层最怕什么?
最怕在上级面前显得不专业,最怕被人质疑能力。
你跟他讲情怀讲感受,他会觉得你幼稚;你跟他谈利益交换,他会觉得你功利。
只有用逻辑说服他,让他觉得这件事站得住脚,他才敢往上汇报,才敢为你背书。
上层人就更有意思了。他们什么都见过,什么话都听过,情绪对他们不管用,逻辑对他们也不新鲜。
他们在意的只有一样东西:利益。
但这个利益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直接给钱,而是这件事对他有什么好处,对他的位置、声誉、未来发展有什么帮助。
《雍正王朝》里面,邬思道跟四爷说话从来不谈感情,也不谈大道理,直接就是利弊分析。
这件事做了对你有什么好处,不做有什么风险,做成了你能得到什么,做砸了你要承担什么责任。
上层人的时间很宝贵,脑子也很清楚,你跟他绕弯子他会烦,你跟他装傻充愣他会看不起你。
很多人在上级面前犯傻,明明是要申请资源,却在那里讲奉献精神;明明是想要支持,却在那里说为了集体利益。
讲要讲,到得会意到本质。
上级心里想的是,你别跟我扯这些虚的,你直接告诉我,这件事做成了我能得到什么实惠?
当然,这个实惠不一定是钱,可能是绩,可能是影响力,可能是为将来铺路。
但一定是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更容易达成共识。
跟清洁工聊天时,你会说"师傅辛苦了,这么冷的天还要起这么早";跟小领导汇报时,你会说"一,二,三……";跟大领导提建议时,你会说"这个项目如果做成了,对咱们局的很有帮助"。
同样是你这个人,同样表达一个意思,但说话方式完全不同。
很多人总是用同一套话术跟所有人交流,就像拿着铁锤,看什么都是钉子。
结果当然是到处碰壁。
人性就是这样,每个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痛点和需求。底层人缺情绪价值,中层人要面子和认同,上层人看重实际利益。
你顺着人性说话,就是顺水推舟;你逆着人性说话,就是逆流而上。
哪个更省力,你自己掂量。
发布于:广东省金领速配-股票杠杆配资-安徽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注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