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球,快传球,防守跟上!”9月27日上午9点,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的绿茵场上,随着主裁判一声哨响,沙坪坝区“‘渝超’·家门口赛事”首场足球赛正式开踢。
观众席中,50岁的李浩激动得把手里的塑料拍手拍得震天响,旁边5岁的王昊则举着加油牌,喊“加油!”。就这样在呐喊声、欢笑声中,点燃了整个沙坪坝的运动激情。
据了解,此次 “渝超” 赛事是沙坪坝区构建 “家门口的赛事” 品牌矩阵的重要举措,通过整合社区 “10 分钟健身圈” 设施资源,让篮球、足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运动走进居民生活。后续,22 个镇街的赛事将持续推进,进一步营造 “全民参与、全民娱乐” 的运动氛围,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多活力。
展开剩余83%足球篮球赛场激情碰撞
童家桥街道作为本次赛事的首发主场,其足球赛场的焦点,落在了一群“重量级”选手身上。中年球员们带球奔跑时,腹部的“波浪式晃动”与临门一脚的精准形成了极具趣味的反差。正如场边观众调侃的“啤酒肚也挡不住临门一脚”,这种身体形态与运动能力的奇妙组合,成为赛场最鲜活的风景线。更添温情的是,场边稚嫩的声音与赛场上的呐喊交织,勾勒出家庭参与的温馨画面。
“看嘛,运动太厉害,腰瘦了一圈,裤腰都松了。”赛场的另一半,篮球赛场则洋溢着特有的欢乐氛围。球员们纵身跃起争抢篮板,快速突破撕开防线,一记记精准投篮空心入网,引得观众席掌声不断。场边,几个小朋友踩着小板凳,举着画满星星的加油牌,扯着嗓子喊 “哥哥加油”。替补席上的大叔们更是将这份欢乐推向高潮,“雄起”“好球”不断鼓劲的他们激动地“拍大腿”,夸张的助威动作比赛场对抗更具感染力。
7 岁的王梓轩紧紧攥着爸爸的手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赛场,看到球员们帅气的运球动作,还忍不住在原地模仿起来,惹得周围观众会心一笑。童家桥街道代表队教练表示,篮球赛与足球赛同步推进,就是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赛事的热血与激情。
街道工作人员分享的趣事令人忍俊不禁:“张大爷晚上打电话问56岁能不能上场比赛。”这些细节里不仅印证了赛事的亲民属性,更凸显了“家门口赛事”打破年龄、身份界限的独特魅力,让体育真正成为连接邻里情感的纽带。
多样赛场让运动激情多点绽放
渝超赛事的热潮不仅席卷沙坪坝核心区域,更以童家桥街道、覃家岗街道、土主街道、双碑街道及青木关镇为辐射点,形成“篮球+足球+乒乓球+羽毛球”多点开花的赛事矩阵,让运动激情在城市各个角落同步升温。
在青木关镇的乒乓球赛场,上演着“老少同乐”的温情画面。老年爱好者们郑重地从布袋中取出“秘密武器”——那些“比球拍还老”的旧球拍套,磨得发亮的布料里藏着数十年的运动情怀。一旁的小朋友则趴在球台边,模仿着大人的挥拍动作,握拍姿势虽显稚嫩,专注神情却不输专业选手。青木关镇有关负责人感慨:“以前球场空荡荡,现在连石墩上都坐着观众。”从“无人问津”到“座无虚席”的转变,生动诠释了乒乓球项目“小球转动大快乐”的全民参与魅力,也印证了家门口赛事对群众体育热情的强效激发。
覃家岗街道的篮球赛场边,一支由当地居民组成的足球队正进行赛前集体拉伸,队员们互相打趣:“平时抢公交快,今天跑全场更快““保证把胜利“‘踢进家门’”。这种带着幽默的交流,不仅凸显了自带本土的亲切感,更展现了居民在赛场之外的活力与创造力,让业余赛事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。
转场至下午赛场的土主街道,足球赛场热烈的竞技氛围延伸到了场外的社区经济。“卖卤味的王阿姨”支起临时摊位,为球员加餐时笑着说:“看比赛饿肚子可不行”。据她透露,赛事期间卤味日销量较平日翻倍,这种“赛场热带动消费热”的现象,正是社区赛事激活区域活力的生动注脚。
赛场上,球员们全力拼搏;赛场下,居民们的参与热情同样高涨。童家桥社区的李美玉带着自家种的橘子来到现场,分给球员和观众。双碑街道的几位居民自发组成临时 “后勤组”,帮球员递水、捡球。还有不少人举着手机记录比赛精彩瞬间,发在朋友圈分享赛事热闹氛围。
“以前想找个地方运动都难,现在下楼就能看比赛,还能为球员加油,感觉社区都变热闹了!” 居民们纷纷表示,这样的 “家门口赛事” 既丰富了业余生活,又点燃了大家的运动热情。
从绿茵场上的激烈拼抢,到乒乓球台的清脆击球,无论是开阔的足球场、热闹的篮球场,还是紧凑的乒乓球台,都成了居民释放热情的舞台。当全民健身的热潮在沙坪坝区铺展开来,它就不再局限于某一处赛场,而是化作流动的活力,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……
来源:沙坪坝发布微信公众号
发布于:重庆市金领速配-股票杠杆配资-安徽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注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